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暨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经
验
交
流
材
料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2月·长沙
目 录
1、守正创新,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人民政府…………………………………………(1)
2、聚焦双碳发展目标 厚植绿色建造优势
——岳阳市人民政府…………………………………………(3)
3、“四高四心”保交楼稳民生
——常德市人民政府…………………………………………(5)
4、多措并举重实效,牢牢守住自建房安全底线
——益阳市人民政府…………………………………………(7)
5、城市更新 幸福长沙
——长沙市人民政府…………………………………………(9)
6、群众利益无小事 不忘初心为人民 以高质量信访工作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株洲市人民政府…………………………………………(11)
7、坚持“四化”改造 共建美好家园
——湘潭市人民政府…………………………………………(13)
8、以规范促发展 向监管要安全 筑牢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防线
——邵阳市人民政府…………………………………………(15)
9、着力打好“三仗”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永州市人民政府…………………………………………(17)
10、高标准 高质量 高水平 努力提升新市民 青年人幸福成色
——娄底市人民政府…………………………………………(19)
11、聚焦“三个优化” 实现“三大提升”
——浏阳市人民政府…………………………………………(21)
12、守住文化根脉 体现住建担当
——武冈市人民政府…………………………………………(23)
13、以“四个一”为抓手 强化农房质量安全监管
——溆浦县人民政府…………………………………………(25)
守正创新,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
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人民政府
我市认真履行城市主体责任,始终把握好房地产调控工作在长沙的特殊政治性、经济性和民生属性的关系,精准用好长效机制工具箱,根据市场变化主动作为、守正创新,持续擦亮“房住不炒”长沙样本金字招牌。
一是房住不炒,守正创新。我市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与红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从长沙实际出发,因城施策,因势利导,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上不断出新招、实招,精准打出调控“组合拳”。其中,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强省会人才购房、“保障、刚需、改需”三房体系等政策制度,均属于全国首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23年1月,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政策实施约半年时间,已累计接受咨询30877户,受理申请12279套,完成租赁登记7122套,新成交房屋4960套,成交面积60.51万平米,成交金额近百亿。
二是精准施策,供需联动。长沙是万亿GDP城市、中部交通枢纽城市、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房地产市场支撑因素多、发展潜力好。我市始终把准“供需关系”这个市场核心,采用土地、金融、税收等调控手段,充分厘清了合理需求和炒房需求的边界,精准实施房地一体化联动机制,从土地挂牌、房地联动、品质管控、市场交易、监测统计等环节形成闭环体系,有效保障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2年,全市商品房成交规模居于全国22个重点城市第3位,中部城市第一位。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累计值3.35%,同比指数平均值4.23%,居全国70城市第5位,稳居长效机制目标区间。
三是夯实基础,注重长效。我市建立了房地产调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房地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调控方案与重大事项,确保全市调控“一张网”“一盘棋”。我市持续夯实以房屋网签为基础的房屋交易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房地产市场监管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大平台、大数据综合支撑作用,全力实施房地产系统共建、信息共享、市场共管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高效服务、惠企便民。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新指示,住建部、住建厅住建工作会议新部署和推进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今年我市房地产市场要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推动住房品质、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全力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为此,我市将把好楼盘规划指标关、土地供应关、建设品质关、资金监管关、销售预售关、教育配套关,抓住“住房问题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的转型期与机遇期,为老百姓建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动全市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双碳发展目标 厚植绿色建造优势
岳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岳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扎实推进绿色装配式建筑,取得较好成效。我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0.7%;绿色建筑占比89.1%,均超过任务指标,真抓实干绩效考核全省第一。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两大转变”,凝聚工作合力。创新考核调度,变单打独斗为整体联动。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将绿色装配式建筑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的重点内容,提高打分权重,由市委主要领导对当月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县市区实行约谈,并登报作检讨,产生了极大了震慑作用。绿色建造由住建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全市整体联动,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创新推广方式,变政府主抓为企业主导。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全市“12+1”条优势产业链之一,成立了由双常委担任链长的产业链办公室,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建立链长统领、链办调度、链上企业推广的工作机制,扶持发展优势企业。
二是突出“两大重点”,强化工作推广。严把三个关口,推动新建建筑应做必做。严把设计审查关,对建筑节能与绿色装配式建筑设计审查不达标的,不予办理施工许可;严把竣工验收关,不符合绿色建造标准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严把监督关,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施工,监理单位从严监理。同时,市住建局借助“湖南智造平台”“施工图审查平台”实现了线上检查全覆盖。坚持示范引领,推动农村建房能做尽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向农村推广,开展“绿色建材进万家、美好生活共创建”推广活动,建立乡镇示范项目,形成了以点带面、由城市向农村的推广势头。
三是突出“两大奖惩”,压实工作责任。正向奖励方面:对绿色建筑装配率超过50%、60%、70%的房地产项目,分别按照总建筑面积的3%、4%、5%的成交地块容积率予以奖励;对单体建筑装配率超过50%以上,按照100元/平方米标准进行资金奖补;对有生产基地的企业且年度纳税额增长20%以上的,按其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反向惩罚方面:对不落实绿色建造要求的项目责任主体,纳入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并向社会公布,限制参与岳阳建筑市场;不按要求施工的,予以责令改正、行政罚款、立案查处。
后段,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和涤非省长讲话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绿色建造高质量发展,为打好湖南“发展六仗”多作贡献。
“四高四心”保交楼稳民生
常德市人民政府
现在,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常德市政府就“保交楼”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事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大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常德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爬坡过坎,全力以赴,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细落小,打赢打好一场“保交楼、稳民生”攻坚战、决胜战。
总的来看,经过全市上下一心、攻坚克难,我市“保交楼”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中表现为三个“成效显著”:一是复工复产成效显著、二是资金使用成效显著、三是房屋交付成效显著。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高四心”。
一是高位推动彰显政府决心。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专班,统筹职能部门合力攻坚,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保交楼”工作的决策部署,压茬推进、加压奋进。作为分管副市长,我把“保交楼”工作时刻挂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头,全程跟踪指导,全力推进落实。
二是高效推进提振市场信心。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双15条措施,阶段性下调首套住房商贷利率,推行购房补贴和契税补贴等优惠政策。市本级先后两次举办房交会,成交商品房7720套、销售面积98.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保交楼”项目资金由政府平台公司代管,提升了市场认同度,增强了购房者信心。在全省率先按市场评估价收购和优先处置土地,为“保交楼”充实了资金保障。
三是高压督导抓牢工作重心。组织住建、财政、审计等9部门,对“保交楼”楼盘实行“一项目一部门”牵头负责制度。建立“周通报、月检查、季调度”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督促指导。同时,制定专项借款管理实施办法,确保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四是高频联动强化部门同心。坚持以系统观念抓“保交楼”工作。审计等部门参与,并聘请第三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项目财务和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组织财政、税务等部门制定“保交楼”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组织财政、银行等部门积极开展银企对接,进行配套融资,目前已向第一批4个项目争取配套资金3.1亿元;协调法院、银行等部门对项目资金资产依法保全、封闭运行,确保了“资产留在项目、资金留在当地”;组织公安、信访、司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阻工行为,妥善处置了一批“新老划断”债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下一步,常德市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再接再厉抓复工复产、尽职尽责抓资金监管、全心全意抓竣工交付,用实际行动擦亮民生成色、升温民生热度,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居住的向往。
多措并举重实效,牢牢守住自建房安全底线
益阳市人民政府
自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益阳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4·29”事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突出“三集中三到位三筑牢”,强力推进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三集中”,着力强化组织领导
集中指挥,高位部署推动。成立全市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召开推进专项整治和百日攻坚的千人视频会议,并深入乡镇、园区等一线督导、暗访。集中办公,高效运转专班。从市直相关部门抽调35人组建市级工作专班,构建“专班吹哨、部门报到”联合办公机制,严格落实“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督导、一周一通报”工作机制,组织联点督查组,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持续进行全覆盖督查督导。集中行动,高度协同联动。协调各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市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市监、消防等部门按照百日攻坚行动部署,迅速行动,高效落实,分别开展主管行业领域居民自建房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突出“三到位”,着力推进排查整治
摸排核查到位。组建312人市级技术支持队,下沉全市98个乡镇(街道、园区),全覆盖提供技术保障。严格落实“六步法”工作机制,执行“三位一体”制度,坚持“谁摸排、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做到摸排不漏一户、不少一栋。评估鉴定到位。市县投入资金3700余万元保障评估鉴定,同时出台奖补政策,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有效提升群众参与鉴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压实鉴定机构社会责任,严查出借、挂靠鉴定资质及出具虚假鉴定报告的行为,共约谈4家检测机构。隐患整治到位。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按照“一户一策、一栋一策,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原则,分类处置。紧盯926栋鉴定为CD级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经营性自建房,维修加固886栋,拆除40栋,全部完成整治。
三、突出“三筑牢”,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筑牢政策基础。出台《益阳市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农村住房竣工验收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宣传引导,筑牢群众基础。利用“板凳会”“屋场会”“村村响”广播以及宣传栏、自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自建房安全管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提升群众住房安全意识。督查考评,筑牢责任基础。出台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遵守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纪律的“五个严禁”规定,实行精准监督,严格执纪问责。将居民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区县(市)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全面压实属地责任。
城市更新 幸福长沙
长沙市人民政府
长沙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城市功能再完善、产业布局再优化、人居环境再提升,连续15年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2年全市完成更新改造面积1200万平米,总投资143亿元,财政投资2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20亿元。主要做法是围绕“5+”发力:
一、“党建+统筹”掌舵方向。我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市区成立城市更新公司。搭建1+N+X制度框架,建立适用于存量更新改造的政策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推进美好人居共同缔造。
二、“共建+完整”改善民生。坚持片区联动,全市134个老旧小区纳入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同步实施。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形成共谋共建共治格局。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和“六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需求,开展学校周边治堵专项行动。在“改补建”中推广智能建造,提升城市家具品质。率先全省开展“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市政府印发文件,明确了创建标准、路径和举措。到目前,已建成49个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一刻钟生活圈”),被湖南经视专题报道。
三、“保护+利用”活化历史。珍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处理好“留、改、拆、补、建”的关系,对14个历史文化街区、3840亩老城区实施有机更新,保护修缮80余处历史建筑,建设历史步道70公里。开福区潮宗街片区,引入众多老字号名店,既保留烟火气,又刮起时尚风,让老街区重焕生机活力,获联合国人居署肯定。
四、“闭环+长效”科学管理。坚持“无体检不更新”、“无体检不项目”理念,实施“六步工作法”,构建从城市体检到城市更新的工作闭环。将体检成果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要素,建立片区-单元-项目三级数据库,该经验被住建部推介。坚持调优增量与提质存量并重,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多改合一,精细织补,促进小区、社区、街区、片区、城区品质同步提升。芙蓉区融合旧改、危改、棚改,集中连片打造马浏片区。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市599个已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真正让城市更新,人民生活“更新”。
五、“政府+多方”合作共赢。政府有力主导,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资源配置作用。蔡锷中路两厢片区与西龙片区捆绑联合更新,实现异地综合平衡。打通社会资本进入通道,与中建五局、中建国际、葛洲坝、中交集团等核心央企展开深度合作,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局面。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不忘初心为人民
以高质量信访工作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株洲市人民政府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地化解群众信访问题,2022年累计处理各类信访投诉1.2万余起,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扛牢责任保交楼。房地产项目延期交付是当前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问题,我市成立以市长为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工作协调机制,高位统筹推进工作。我局成立项目工作专班,100余名处科级干部包案跟踪指导,各风险项目全部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2022年,全市共交房6013套,其中恒大项目交付2607套,第一批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交付3419套。坚持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政策引导,制定实施“房地产19条”新政,从人才补贴、公积金贷款、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持续促进市场信心恢复。
二、凝心聚力解难题。一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人车矛盾突出等问题,推动交通精细化微改工程,先后完成中心城区27处交通微改,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车轮上的美好。二是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电梯维修难、维修慢、维修贵的问题,推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增值收益购买电梯保险改革,试点电梯达到1700余台,在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研讨会上进行典型案例交流,中央政法委《长安评论》予以推介。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服务问题,深入推进“红色物业”暨业委会组建攻坚和规范提质,在城区创建了10个示范项目,探索“物业接单、小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四是针对老年群众反映强烈的上下楼难的问题,全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2018年率先在全省开始试点,2019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率先明确市区两级政府补贴10万/台政策,加装电梯突破600台。
三、全力以赴抓信访。一是积极开展住建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集中化解行动,抓实初信初访,推动积案化解,有效防范化解住建领域信访维稳风险。二是有效地遏制和化解群众集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现场调度,落实“四方会谈”机制,主动接访业主代表。三是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对重点突出群体、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全部由局领导包案,强力推进问题化解,2022年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的22件信访积案专项工作至今未发生回流。四是开展信访难题攻坚行动。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房屋交付、房屋质量、物业管理、日常出行等事项开展十大信访难题攻坚行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敏捷回应群众期盼,扎实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努力为全省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四化”改造 共建美好家园
湘潭市人民政府
在省住建厅的精心指导下,2020年以来,湘潭市共改造老旧小区535个,3417栋,8.27万户,累计完成投资16.39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超60亿元,惠民生、稳投资、扩内需的综合效应日益凸显,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多元化参与实现共同缔造。突出政府主导,按照“市统筹、区负责”的原则,高规格成立改造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改造组织网络,加强了政策顶层设计。突出多方参与,从政府、居民、产权单位、社会资本等多方面发力,尊重居民主体地位,改造方案须经两轮征询、公示和评审,且获得80%以上业主同意。突出联动执行,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绩效考核、真抓实干三重考核体系,全面加强调度和督促落实。
二、系统化改造建设完整社区。成片规划提档,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居民属性相近、产业配套相关、文化脉络相联的原则,以绿色完整社区的规模划定“美好社区”作为改造单元。补齐短板提质,按照“基础类必须改、完善类选择改、提升类尽力改”,依据实际情况和居民意愿行“量体裁衣”,既完善基本功能,又兼顾颜值气质提升、历史文脉传承。优化管理提效,将立项、财评、施工许可等审批监管权限下放至区级,将开工审批条件简化为5项,推行“先建后验”预许可制,严格规范建设程序和施工流程。
三、市场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本。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出台《支持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十条措施》等文件,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少量征拆、调整容积率、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等方式,按照“肥搭瘦”“建带管”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有效统筹各部门政策资金投入老旧小区改造;明确管线改造奖补标准,对水、电、气改造费用最高按照财评30%的标准予以奖补;弱电通信改造完成“三线入地”“四网融合”的按照600元/户进行奖补。2020年以来,各管线专营单位已出资约1.6亿元。优化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首创全区域、全流程整体打包的招投标模式,实现投资、工程、运营、物管招商“四标合一”,成功吸引10余家企业参与。仅2022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共计筹集社会资金6.3亿元。
四、立体化管理完善末端治理。党建引领全延伸,鼓励党员业主带头支持改造、带头拆违控违、带头主动缴纳物业管理费和物业维修资金、带头协助处理信访维稳问题,党员发动率、参与率均接近100%。居民自治全参与,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议事机制,鼓励居民争做小区改造的政策宣讲员、民情观察员、环境维护员、质安监督员,居民参与率和支持率均达95%以上。物业管理全覆盖,在规划设计时邀请潜在物管团队参与,在改造方案中预留物管用房。创新开展智慧小区试点,搭建线上智慧物业云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物管一体化。改造后的小区有130个实现了规范物业管理。
以规范促发展 向监管要安全
筑牢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防线
邵阳市人民政府
邵阳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安全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全市住建系统监管项目2022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的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市辖区连续4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的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安全第一,在日常监管中实现邵阳作为。一是以考核促监管。将工程质量安全纳入对县市区党委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出台《邵阳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等措施,落实落细“三方共管”责任。二是以整治促监管。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全年共检查建设项目808家,排查整治质量安全隐患1072处。三是以宣传促监管。全年举办安全生产“大讲堂”、面对面咨询等宣教活动145场,开展应急演练31场,发放宣传册6944份,参与2万余人次。
二、坚持生命至上,在疫情防控中体现邵阳担当。一是敢于打大仗。统筹协调35家建筑施工企业1200余名施工人员参与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组织改造邵阳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交付7栋方舱7500张床位,平均1.7天交付1000张床位以上的方舱。二是勇于打硬仗。坚守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责主业,疫情防控隔离场所建设,实现零风险零事故,并发动建筑企业捐赠抗疫物资200余万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人次。三是善于打胜仗。及时出台复工复产实施方案,选派复工复产监督员,建立复工复产24小时审批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实际困难。因疫情防控表现突出,建筑业协会等4个协会、86家企业受到通报表彰。
三、坚持民生为本,在优化服务中展示邵阳形象。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服务。创新开展“党建进工地、支部建在项目上”标杆创建活动,做到“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员活动”,以党建引领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清理整顿优服务。设置全省市州唯一的消防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两年来共为66个房地产遗留项目办理消防验收手续,受益群众达38668户。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定期开展动态核查,市辖区从事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的机构从35家清理至6家。三是坚持文明管理精服务。严格按照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八个100%”的要求,切实加强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优化美化市容市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全国卫生城市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打好“三仗”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永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永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位推动,打好责任落实主动仗。一是提高站位抓部署。坚持把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召开由书记或市长参加的现场推进会,构建了“市级主导、部门调度、县区落实”的工作体制。二是统筹谋划抓推进。印发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连续两年将其作为《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生态项目”或“十大城市项目”,作为县市区绩效考核和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出台行业管理文件10余个,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夯实责任抓落实。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县市区、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和“月调度、季通报、动态评价”考核办法,确保项目加快推进。
二、多措并举,打好设施建设攻坚仗。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推动量质齐升。在补齐历史欠账上下功夫。实施补短板行动,近三年新改扩建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设施195座(处),宁远和道县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项目投入运营,新气管道广西支干线、邵永支线、建筑垃圾处置、滨江新城污水处理厂即将投运,填补了一批设施空白。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求实效。以“夏季攻势”“利剑”行动为契机,高质量完成401处排污口、35处黑臭水体、85处垃圾堆放点和4个垃圾填埋场、2处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及设施建设,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做文章。在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中,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统筹配套设施建设。近三年新改建供水、雨污、燃气管网2450余公里。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建成8个省级示范街道,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三、攻坚克难,打好服务保障协同仗。破解要素保障难题。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专项贷款,引进光大集团、北控水务等社会资本,近三年,完成投资143.6亿元。实施项目征拆攻坚行动,有效保障用地需求。湘江东路、西路沿线1633户28万平方米低矮破旧房屋实现零纠纷拆除。优化工程审批服务。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施工图和概算合并审查,以及竣工联合验收,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打捆招标、整县推进,制定打捆收费政策,保障项目正常运营。
高标准 高质量 高水平
努力提升新市民 青年人幸福成色
娄底市人民政府
2022年,娄底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的重要抓手和经济稳增长的引擎,深入实施住房保障攻坚行动,全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61套,提前6个月实现项目开工率、认定书发放率两个“百分百”,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一是高标准健全体制机制。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市人民政府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增加土地供应、减免税费、给予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等多项支持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配套资金3.5亿元左右,建设保障租赁住房10625套,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夯实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础。
二是高质量发挥保障效益。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围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和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助力园区发展。将园区配套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上限由7%提高到15%,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60%以上落实在产业园区。采取“定向筹集、定向配租”的方式,精准服务产业园区员工住房需求,为高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解决了2500多名新就业人员住房问题。精准服务招才留人。坚持房源定位、设计标准与青年人才需求相适配,投资近亿元,建设15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人才公寓,改造248套人才公寓,人才住房分配效率和人才满意度不断提升,为招才引智、重大平台引进提供了坚强的住房保障。定向保障公共服务群体需求。针对乡镇教师、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等群体,充分利用存量房屋、土地进行改造和新建,完善配套功能。例如,去年涟源市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部投入到基层学校和基层党政机关,精准保障了基层公共服务群体的住房需求。
三是高水平探索建设模式。去年,我市按照住房保障政策规定,结合“保交楼”工作需要,采取收购商住小区改造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方式,积极探索打造高品质保租房的新思路,取得了良好成效。投资1.3亿元,成功收购停建多年的“涟水明珠”商住小区一栋住房,改造建设57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既有效解决了企业、购房人、施工单位的矛盾,又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023年,我市将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把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提高民生品质、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全省住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娄底力量。
聚焦“三个优化” 实现“三大提升”
浏阳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住建厅、长沙市城管局的精心指导下,浏阳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落实“四精五有”要求,聚焦“三个优化”,实现了城管执法精度、力度、温度的大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城管局获评国家住建部2022年度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一、聚焦机制优化,让执法更有精度。构建“大城管”格局。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46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城市管理工作,构建了协同高效的“大城管”格局。实施“网格化”管理。城管委办公室下设1个执法大队、8个执法中队,将4个中队下派到4个街道办事处,实行双重管理。同时,将城市管理21项权力下放至乡镇城管中队。推行“联动式”执法。积极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将城管队员全脱产到社区与社区城管专干联合办公,破解社区无执法权难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效能优化,让执法更有力度。“严”字当头抓整治。出台《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卫生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施工围挡、破道挖掘、违章搭建等“十二项”专项整治,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实”字托底抓规范。组织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开展城管执法案件评查、十佳执法案卷评选等活动,动态更新执法依据、权责清单,公开执法程序、过程和结果,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能力。“细”处着手抓环保。聚力美化城市环境,持续开展餐饮油烟、黄土裸露、扬尘控尘、水污染“四项”集中整治行动,年均查处各类案件1000余起,实现城区裸露黄土“清零”、餐饮门店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100%。
三、聚焦服务优化,让执法更有温度。下沉一线优服务。实行领导巡查制、路段责任制、机关干部下一线等制度,推行“721工作法”,做到“人员安排到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建立24小时值班制和工地值守制,确保管理无空档、无死角、全覆盖。用心用情优服务。组建燃气执法中队,深入开展“深耕”行动和“护航”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问题2万余个。深化“燃气接入营商环境”改革,居民用气报装服务实现“零出门、零审批、零费用”。浏阳城镇燃气安全“六化”管理工作经验获全省推介。创新方法优服务。在全省率先出台服务市场主体、助力“三间”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经验做法获全省推介。创新推出“城市管理零距离服务”活动,定期进社区、进小区、进楼栋为市民提供相关服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通24小时城市管理服务专线,接线后1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快速处置率、投诉回复率均达100%。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抓实抓好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守住文化根脉 体现住建担当
武冈市人民政府
武冈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5个历史文化街区和125处历史建筑,2011年获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住建厅的指导支持下,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守护好历史文化的根脉,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2022年8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同年12月《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人民政府批准,目前正在全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将我市的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一、充分凝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编制历史文化街区和武冈城墙、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规划15项,制定印发武冈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管理办法13项,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保护资金筹措机制,多方筹措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专项经费8亿多元,重点支持全国重点和省级文保单位及城乡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城区管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借鉴省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的先进经验,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实现共建共享。
二、大力开展保护传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先后修缮整治都梁路、西直街、木货街、穿城河等历史街区和浪石古民居,实施保护修缮性改造、管网入地等工程,使古城“外旧内新”、“修旧如旧”,既保护传承了古城历史风貌,又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组织开展多轮文物、历史建筑及非遗文化普查,对102个文保单位、125处历史建筑和5条历史文化街区全部实行挂牌保护。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在历史城区6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注重了建筑自身及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坚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三、推动形成全民共识。历史文化只有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一方面,我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工作,支持文史、史志、文联等官方机构及书画、楹联、摄影、戏曲等民间协会研究、挖掘、宣传武冈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将弘扬武冈优秀历史文化内容纳入市民宣传教育计划,多次举办展览、论坛、演出、讲座、研讨会,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人评选、“六月六尝新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成立武冈丝弦艺术团,将丝弦表演这一国家非遗传统艺术送入社区、乡村,使广大市民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获得更多幸福感。
以“四个一”为抓手 强化农房质量安全监管
溆浦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溆浦县坚持把加强农房建设管理作为加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从规划、设计、审批、施工、监管全过程发力,全力打造安全农房“溆浦样板”,并在实践中探索了“四个一”工作经验。2022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和共同缔造示范县,住建工作荣获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我们的做法是:
一、绘好“一套图纸”,解决“怎么建”的问题。按照“多规合一”“一村一规划”等要求,科学编制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图、设计图、流程图和指引图。结合农村地域风貌,分类制作了农村住宅设计图集,推出200余套房型供农户选择。为保障建房质量,编制发放了《溆浦县农村建房施工安全指导手册》,建立“建房安全承诺”和“风貌保证金”等制度,确保了农房风貌和质量相统一。
二、组建“一支队伍”,解决“谁来建”的问题。出台《溆浦县乡村建设工匠管理办法》,推行“人社统筹、住建指导、乡镇组织、村级送训”的“小班额”培训模式,为每个村培训合格乡村建设工匠不少于3名。依托县住建局下属企业荣欣村镇建设公司,在25个乡镇分别成立建筑劳务分公司,各村探索设立施工队,有序推进农房建设由建筑或建筑劳务公司承建,提高农房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建设工匠信息库”,对乡村建设工匠实行统一管理。
三、建立“一张网格”,解决“如何管”的问题。综合考虑地域、人口和房屋因素,将全县412个村(社区)划分为1757个网格(每个网格50至120户)。从县、乡(镇)、村三级挑选3680名网格员,开展定期巡查和随机抽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近年来,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整治、房屋市政设施普查、自建房专项整治等工作得以高效推进,工作经验得到人民日报报道和全国自建房整治办推介。
四、用好“一把钥匙”,解决“如何改”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好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着力解决好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对排查出的危房,我们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告知书》,与群众讲道理、讲情理、讲法理。通过大力宣传,去年,全县拆除危房833栋,其中自主拆除率达99.5%,实施危房改造520户,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去年底,我县危房改造工作圆满通过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地考核。
住房是老百姓的家庭根基、心灵归宿,一头牵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做好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用更大的决心、更硬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抓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让更多群众住进安全房、满意房、幸福房。